让我们从「脑图」说起
人类是万灵之长,因为我们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大脑能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并在「思考」后产生更多感悟。这正是人脑在组织信息所特别的地方:善于 「抽象」 与 「归纳」。而树图、脑图的兴起,其原因是帮助用户对信息进行抽象,并有逻辑的关联起来。
在2020年,RoamResearch 引入了 双向链接的概念,通过快捷键在关键词上创建一篇新的文档,实现了将知识点进行抽象与关联;至此,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笔记类产品将不仅仅是存储信息的工具,而将会是一个可以聚合信息、可以抽象信息,可以启发思考 的工具。更进一步的话,这个工具还能按我们的意愿 呈现自己的知识体系。
「互链」诞生的背景
如今,随着我们使用 电子设备的时间增长,获得信息的种类日渐繁杂,信息数量也逐渐膨胀。今天我们个人的聪明大脑,已经显得越来越难以承受信息和知识的压力了。
Select an Image
这些压力可能来自于:
信息爆炸,近几十年互联网飞速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几乎不受节制,而且已经数量膨胀到了我们大脑无法消化的程度。
信息囤积,为了对抗信息爆炸,我们开始借助于各种工具和文件对信息进行「囤积」。然而,比起「囤积」信息,如何整合这些信息又变成了让人焦虑的事情。
信息孤岛,如果缺少信息的整合与分析,我们就很难运用手头的信息,也很难进行有质量的思考;结果就是,推荐或搜索算法逐步代替我们思考,使我们产生依赖,同时使我们更加缺乏自主的思考能力。我们会陷入一个个被刻意营造的「信息孤岛」之中。
因此,我们深深的担心:在后互联网时代中,我们中的部分人,可能会被高密度知识和信息压垮,或者终其一生只是在一个狭隘的知识领域里徘徊,又或者在算法推送的内容中虚度光阴。
总之,我们的肉体大脑,可能还来不及适应这种变化,现有的记录工具不少只是在鼓励我们「囤积信息」,或者把我们引入到「算法推荐」之中。
可事实上,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存储信息的工具,我们更需要一个能够帮助我们聚合信息,能够启发我们思考,能够让我们按自己意愿呈现信息的 工具。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 真正属于自己的「超级大脑」。
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款全新的工具:「互链」
「互链」的与众不同之处
我们为这款新产品取名为「互链」,就是希望通过互相链接的信息,帮助大家打造自己的「超级大脑」。
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互链」不是一款简单的双向链笔记产品。与Roam Research之类产品不同,在「互链」中,你不仅可以链接自己的笔记,还能链接更多内容,「互链」希望成为真正关联万物的链接。
例如:通过「互链」我们可以:
•在文档 与 博客资讯等各类网页之间进行关联•在文档 与 常用办公文件(如:PDF、Office 三件套等) 建立关联•在文档 与 文档 之间建立关联•在文档 与 个人收藏(微信、知乎、等各种URL)之间建立关联•不久的将来,甚至还能和更复杂的应用程序 建立联系和互动 ……
「互链」使得我们把静态的「文档」变成了 一种互相连接的全新知识结构,或者说,其结构更像是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超级大脑」。
不论是 咨询师,律师,作家编辑,创意设计者这类专业的知识工作者,还是大学生,业余研究者或个人极客,我们都可以在「互链」创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文档和信息链接。
随着「文档」与「链接」的积累,我们自然能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知识体系。
Select an Image
最后一个问题
大家也看到了,通过「互链文档」我们想为 每个用户创造属于自己的「超级大脑」,虽然我们离这个大目标还有一点距离,我们也知道这个过程会有坎坷,但我们至少已经跨出了勇敢的第一步。
在这里,我们邀请各位参加我们的 早期测试版(初期的名额有限),大家的体验和意见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最后一个问题就是:
想不想成为一个拥有「超级大脑」的新人类?
花絮
我们在创造「互链」时发现,各类效率工具其实都在做某种形式的「信息聚合」,无论是 Notion,AirTable 还是 Slack……
其中, Notion 创始人对 All-In-One 笔记的一段见解,尤其让我们得到启发:
…… we’re in this pendulum swing from one product, Microsoft Office, to too many SaaS products.
And now the pendulum is swinging back towards something more bundled up again.
(我们看到效率应用)像钟摆那样从单一的产品(微软 Office) 摆动到 各类 SaaS 产品。
现在,我们会看到钟摆重新摆回到那些更加「聚合」的产品上。
我们深以为然,我们想用「互链」来完成这次回到「聚合」的摆动。
顺便,我们把这些效率工具的思考,也「聚合」到了自己的「互链文档」上